冷门行业的“陀螺”——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已熏 环球速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讯员 刘笑贝 何杏
4月27日,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株洲菲斯罗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王已熏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王已熏站在株洲菲斯罗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菲斯罗克”)人群的边缘接受采访,穿着普通,温文尔雅,很难想象他是拥有20余项专利的研发人才。
2008年,20岁的王已熏离开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前往北京成为一名一线电子调试员。5年后一次偶然机会,王已熏结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纤陀螺研究方向的老师,并加入研发团队,从事高精度光纤陀螺研究工作。
“2018年,了解到公司拥有精密级光纤陀螺业务,本着提高专业技能的想法,我就过来了。”王已熏回忆,当时在北京的项目已小有成绩,但精密级光纤陀螺的技术难点,较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因此,他来到了菲斯罗克,参与精密接光纤陀螺研发生产工作。
光纤陀螺是一种用于惯性导航的光纤传感器,具有自主纠偏、灵敏度高、寿命长、耐低温耐高温、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是迄今综合性能最好的惯性传感器之一。但其认知度及关注度远远不及其他传感器,是名副其实的冷门行业。
是什么原因驱使王已熏选择光纤陀螺这个冷门行业,甘坐“冷板凳”?他答道,如今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热门行业关注度更高,但这些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已趋近饱和。冷门行业发展空间更广阔,也更需要人才助推发展。
目前,王已熏正担任菲斯罗克研发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光纤陀螺的研发、试制及工程化研制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技术团队攻克了高精度光纤陀螺标度因数误差补偿技术、光纤陀螺小型化设计技术和复杂环境适应性精密级光纤陀螺综合设计技术等难题。同时,研制的精密级光纤陀螺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光纤陀螺在此领域的应用空白,开发的产品累计为企业创造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
“我起点很低,如果有能力更强的人参与,一定做得比我好。”提起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王已熏依然很谦虚。“这个行业涉及光学、机械和控制算法等领域,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未来我将继续在学习中定位目标,在磨炼中瞄准方向,做好陀螺。”
(视频剪辑:刘笑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