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讯:读后感1600字 《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600字
读《人生》有感-读后感1600字
人生到底是什么?路遥貌似没有在书中提到过,他甚至写的不是高加林的一生,只写了他青年时期的一小部分罢了。
可他为什么这样写呢?我想路遥已经在这本书的扉页中给出了答案。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每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一直觉得这句话不适合出现在扉页中,而应该写在整个故事的结束。不过在扉页,也未尝不是一种细腻的选择。当看到高加林对于曾经错误的选择后悔时,再回首这句话罢。是啊,这就是一个年轻人的心声。
高加林是个农村出身的年轻人,如果不是进入高中教书,八成还是子承父业,进山耕地罢。他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干的不错,但是被村里书记的儿子凭借关系顶替了下来,于是他回到土地,并将全部的愤怒都撒到了土地里。土地默默承受。写完消极黑暗之后,便要开始写积极的。正当他绝望,无奈时,他渐渐变得幸福了。高加林和刘巧珍相爱了。二人同乘一辆自行车,二人不在乎旁人的眼光,二人去约会,一起在井里放漂白粉。情愫越来越浓,从而给了高加林心灵上的慰籍。
这本是一个不错的状态,是人人向往的爱情。命运往往会给已经糟糕透了的人一丝希望,希望后又是更大的希望,飞得更高以便于之后跌的更重。高加林的叔父被调到当地任劳动局长。有的人为了巴结他的叔父,便安排给了高加林一份体面的工作。于是加林平步青云,渐渐的,又成了“城里人”。与虚荣心并行的便是眼光。他开始思考,是不是真的要和巧珍这个漂亮的村姑过一辈子?同时黄亚萍放弃了张克男,计划带着加林去大城市。这是加林的向往,并且对于他的前途很有利。巧珍只能跟他谈论谁家的母猪生了多少小猪仔儿,而黄亚萍可以和他聊很多很多。试问有几人可以禁得住这样的诱惑呢?于是,经过了强烈的思想斗争,终于他也放弃了巧珍,就像那时候黄亚萍放弃了张克男一样。
而在这艰难的选择中悲剧也悄悄发生了。高加林因为什么而走到现在这个位置的呢?因为有人要讨好劳动局长。众所周知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终究是被克男的母亲告发了。因此,高加林再次回到了土地,巧珍却嫁给了旁人。他和巧珍再也不可能了,也和黄亚萍再也不可能了,只剩下*了。对着土地*罢,土地再次包容了。我永远忘不了德顺老汉最后对加林说的话:
“你不要担心,书教成教不成没什么,好好重新开始活你的人吧……啊,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一样啊……”
可不要这么说么?有多少人为了虚荣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而像巧珍这样的可怜人呢?被自己的真爱抛弃,最终选择了一个不喜欢的人。这是悲剧吗?也许是的。全书中最纯真的就是巧珍和加林相爱的那段啊。那并不是什么琼瑶小说中狂风骤雨般的相爱,也并不似徐志摩的诗,爱的那么美,那么朦胧。那仅仅只是两个普通的青年,自由纯真的爱呀。这也许正应了扉页的那句话,往往只是那一小步的走错,便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这本书太“重”了,以至于太多的人因为这本书而改变。企业家马云说:“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著名导演贾樟柯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它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好书永远不会被埋没的,经过时间的沉淀它依然存在,流传到了我们的手中。
想来,我们的人生大概也是如此,起起伏伏,一时间回到土地,一时间离开土地,一时间又一次回到土地,便是如此来来去去的。可无论是低落还是骄傲,土地都默默地接受了我们。
让我们回到最初罢。兴许是书的扉页,兴许是土地,兴许是别的什么。在这些中,一切似乎都被包容了,一切似乎又都学习了,再一次看看土地教会我们的人生哲学罢。
什么是人生呢?我不知道,路遥大概也不知道。但是,至于人生路该如何走呢?我想路遥已经有了答案。“踏实,脚要踩在土地上。”对的,仅仅只是这一句话便足够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不过,就是没几个人做到罢了。
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600字
今天我读完了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真是受益匪浅!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故事令人感动。故事讲述了嗅嗅、匆匆、哼哼、唧唧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事,由于奶酪不经意的消失,使他们失去了生存的源泉,继而他们各自做出不同的反应:嗅嗅和匆匆立即采取行动,适应变化;唧唧刚开始不能适应变化,后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也加入了寻找奶酪的行列中;而哼哼呢?它的思维始终定格在原来的状态,至终仍不能接受这变化。故事的结局,除哼哼外的其他三位都在奶酪N站找到了自己所需的奶酪,而哼哼却不愿变化,拒绝变化,永远停留在奶酪C站……
在现实生活中,在学习中,我觉得“奶酪”更像我们要寻找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还要善于用多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找到值得细细品味的新“奶酪”。我曾害怕学习,希望学习中没有疑难问题,不需要动脑筋思考,所以学习显得比较机械。通过读这本书,我懂得在以后的学习中,要适应新的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将学习成绩提高上去。
“奶酪”是人生存的资本,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奶酪”将无法生存。如果自己舍不得放弃旧的“奶酪”,也不去追求新的“奶酪”,生活就会失去意义,人生也会失去奋斗的目标。
我们应该做到随着“奶酪”的移动而改变生活态度和方法,并且能从中得到新的快乐!
标签: